许道军
各位专家、领导:
下面我代表创意写作学科组向大家汇报我们过去四年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探索,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导师组建设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课程建设。2010年秋季我们开设创意写作本科班实验课,由葛红兵、陈鸣和我三个人一起上课。现在,我们已经在"创意写作本科班实验课"基础上,衍生和发展出两个层次、四个系列的课程体系。
先说两个层次:创意写作本科生课程和创意写作研究型硕士学位课程,两个层次具有延展和递进关系。
在本科层次,我们着眼于养护学生的创作热情,发现学生的创意与创造天赋,培养学生的创意与创造能力。简单说,配合文学院中文系整个教学体系,着力将学生的文化知识、文学知识、文字知识、艺术知识转化成文化、文学、文字与艺术的创造能力,这样我们的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中文专业素质,更具有良好的中文专业能力,大可以为国家文化战略服务,小可以在激烈竞争社会依托专业技能安身立命,真正实现堂堂正正做人。"培养作家"是我们的最高和终极目标,当然我们也必须尊重创意与创作规律,不会拔苗助长,也不相信有独家秘笈,而是根据学生的天赋倾向、爱好、个性,充分利用创意写作的课程弹性,为他们设置且身体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绝不允许天才扼杀在我们的课堂上,尤其是在创意写作课堂。比如,在我的课堂上出现了几个优秀的学生,如孟盛、何家和、方程郁。孟盛想成为小说家,我建议他留在文学院。何家和曾在两个星期之内创出了很好的剧本,我给了她一些帮助和鼓励,她认为文学院没有相应的后续课程,就想去影视学院深造。方程郁担心当作家未来养活不了她,不如去学编剧。我都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也承诺随时欢迎他们回来。
在研究生层次,我们的教育教学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研究文学艺术的创意与创造规律以及与学生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这方面我们教学重点是写作学、创意学,包括心理学、心灵学等。第二,研究文学艺术的教育教学规律,创意写作承认创意与写作可以教、可以学,现在我们更要探讨:如何教、如何学?这方面,我们的教学重点是教育学、行为学、接受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我们的特色课程是"写作工坊制度的研究与实践"。第三、研究创意写作与国家文化战略、公共政策服务之间的关系,探讨创意写作学科如何在未来的国家发展中发挥出像欧美、澳洲国家的作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再说四个系列:我们的课程分"成为作家"、"创意写作"、"暑期实践"、"应用写作改革课"四个系列课程。"成为作家"系列包括"潜能激发课"、"写作工坊课"和"技能拓展课"三门。"创意写作"系列包括"文学创意写作"、"创意写作基础理论与实践"、"虚构与非虚构创意写作";"暑期实践"课主要是指"创意写作夏令营"(当然还包括各种形式的读书会、研讨群),"应用写作改革课"现在是指"大学应用写作"。这些课程中,"成为作家"系列中的《潜能激发课》、"暑期实践"中的"创意写作夏令营"反响良好,被《文汇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文学报》等家媒体关注,已经成为上海大学创意写作课程的品牌。《写作工坊课》曾在院系开放日开设公开课,得到学生、兄弟高校、相关单位认可。2012年5月与上海作协合作,承担新疆作家创意写作的教学与训练项目,"成为作家"系列三门课程(《潜能激发》、《工坊实训》、《技能拓展》反响均良好,《文艺报》有报道。"创意写作"课程上的孟盛同学已经成为90后较有影响的作家,进入2012年度创意小说写作大赛12强,获第4名。
第二部分,教材建设。我们开设了创意写作课程,国内却没有相应的、现成的教材。这不是否定我们在写作学、写作教育学上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是说我们过往的写作教材都有这么一个矛盾:一方面它们在列举、建议各种写作成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又将写作神秘化,认为写作压根不可教学,导致的结果是,我们的写作教程重知识传授、重静态描述、重性质、过程分析,轻写作训练、创意习得、天赋发展。退一步,我们可选择的教材成百上千,退一步无可选择。因此,我们走翻译引进与自己研发两条路。
我们购买了几千块钱的海外教材,也索取了一些,翻译和研讨了哥伦比亚学院的全套教材(14本),出版了两本,访问和研究了海外两百多个创意写作网站。当然,也有很好的翻译教材,比如我们把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作为必读与精读书目,在研究生课堂上研讨;国内的,比如龙一的著作,我们也认为很好,拿到课堂上研读。
我们在自己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完成了两部原创教材。我们理想的创意写作课程教材是:压根就不需要教材,不允许在课堂上出现教材,老师与学生秉承同一个理念,在一个开放、自由的创意与创作平台上,参与各种各样的思维训练、写作训练,作品研讨,完成力所能及的作品。当然,我们的想法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全实现。不过陈鸣老师的教材是在半年就脱销的,说明大家对我们的探索抱有很大的期望。
我们的第二套教材将于2013年出版(4本)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改革。学科组坚持这么一种理念,当今的文艺消费中心不再是纸媒文学,而是以影视为中心的图像文学。与之相应的变化是,当代的图像文学、影视文学的创作也越来越倾向于工坊制写作,写作不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秉承这一理念,学科组已完成传统写作知识性教学法向现代创意写作教育教学方法转变,创意思维训练与文类写作训练、过程教学法、工坊制写作成为基本教学方法与内容,也逐渐成为上海大学创意写作课程特色。现在我们上海大学的创意写作课程师生已经完全适应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我们的教学方法改革有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两个路向。课外实践主要由葛红兵和陈鸣教授主持,带领本科生与研究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这个工作坊的层次要高一些,主要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社会各方面相关的专家。课内实践主要由任丽青、周康敏、施逸丰、黄建华和我几位老师主持,比如在今年的夏令营上,几位老师分别带领自己的小组进行写作实践,几个小组有分有合,即使放在一个大的阶梯教室里,几个小组也是热火朝天互不干扰。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网络群,集中探索创意写作问题,比如"强学会馆"、"成为作家"等,我自己参与和被参与了21个群,其中15个是创意写作群。每天晚上都要收到一些作品,还有一些外校和社会上的,他们也慕名而来。我们得尊重和保护这种写作热情。
第四个方面,导师组建设。(国内除了复旦大学之外,还没有现成的创意写作教师。)我们对研究生的培养不是一对一、单打独斗的,而是打破门户之见,采用导师组的形式。这样,一可以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有问题导师组先开工作坊;二是可以充分发挥个人优势,给予学生以合理的资源配置。学生需要什么的指导,导师组老师会根据自己的特长给予指导。
我们的导师组实际上还包括一些编外的作家、编剧、编辑、策划专家。比如,我们请他们上课(不是搞讲座),看他们怎么教写作,也请他们看我们教的怎么样,是否真的有利于创作,是否说外行话、胡扯。我们也推荐自己的学生去当作家、编剧的助手,让作家直接教学写作。
当然,我们最希望有实力的作家、编剧、策划专家加入我们导师组,一起做好创意写作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