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上海大学“创意写作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培养方向建设研讨会

创建时间:  2012/11/28  徐毅成   浏览次数:   返回

(会议记录)
第一项、葛红兵老师致欢迎词
第二项、与会代表发言
一、 文学院郭红院长发言:
欢迎各位与会嘉宾指导我们"创意写作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培养方向的建设工作,感谢影视学院的指导与支持。
高校中文教育不仅应该又语言属性和文学知识属性,还应该包括艺术因素,应当同时培养创作型人才。这事中文改革的需要,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
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成立于2009年,2011年,在中心基础上,中文系成立了创意写作与应用写作学科组。经过4年的努力,在中文系本科开设了创意写作系统课程,创建了创意写作研究型硕士生招生方向。
中心与各大高校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合作。学科建设方面,出版了中国创意写作系列丛书。产业实践方面,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创意文化策划团队,得到了校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中心提出与影视学院展开合作,探索发展中文专业硕士培养方案,突破中文教育不能培养创作型高端人才的限制。
叶志明校长也非常关心此会议,他因差不能与会,给出了五点建议:1、作为专业型硕士,"专业型"如何体现在整个培养过程当中?2、学生毕业后的市场需求如何?3、培养特色的提炼核总结。4、导师队伍是一个关键,如何加强?5、专业型硕士培养要体现在实践环节,实践如何实现?
有学校领导的关心,有影视学院的支持和制导,有在座各位朋友的加盟,中文系的探索一定可以更深远地推进。
 
二、影视学院聂伟院长发言
影视学院致力于发掘一个协同共享的平台,让学校的专业建设结出更多的硕果。
 
三、影视学院石川教授发言
建设这个人方向的专业型硕士学位点,最主要的是从行业需要的角度来考虑,今年来创意产业发展非常迅猛,超乎学院派的想象。
上海广电总局的规划,就是一个导向。在上海,有甲种许可证有13家左右。唐人公司,他们的创作团队主要来自香港,台湾。克顿传媒集团,现在也开始向制作靠拢。他们的投放,完全建立在非常系统的调研基础之上。有的放矢,他们的节目全部是收视冠军。在这样的背景下,个体性艺术创作已经不能适应这个需求。
上海每年出的新媒体作品,大概有340本左右。市委宣传部每年都有相应的支持项目,一个区最高可支持到1亿4千万。市场容量规模很大,人才供应又很有限,高校的创意写作非常迫切。我同时提出我的几点思考:
1、师资、课程、教学方案。
教学体系一定要跳出过去传统文学教学的套路,从市场需求角度来做一个思考。文学的文本性,创意写作是工具性的,它是服务于二度创作的,写作技巧本身就发生了变化,它是流水线上的一个环节,它强调分工合作。文学技巧上的训练要跟上,写作方式发生了变化。动漫的脚本不是通过文字,是通过故事连环画。很多多媒体就是直接通过程序生成,通过制作和剪辑声称,不需要脚本。所以要考虑的是多媒体的多重手段,会不会得到基本的训练,在课程能够有所体现。
2、影视学院其实也跟行业脱离太大。影视投放的基本运作方式,课程体系里面也都包含不了,老师们跟一线的创作没有任何关系。学生实际上是没有办法继续推进,和一线脱节。我觉得这和学校的管理体制有关系。
很多实际创作人员进不来学校的系统,搞创作的老师在评职称方面有短板,职称问题也解决不了。如何把一线创作人员聘请进来,和学校体制调和。影视学院实际上聘请了很多教授,但其实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都是以讲座的形式的性质,而不能通过系统的课程。讲座费又低,很难和市场上持平,一点小意思就把人打发走,第二回不来了。
3、学校的资金投资没法和行业比。行业内的投资资金大的惊人,学校差不多比行业落后十多年。电视台,制作公司的技术设备最一流,学校根本就跟不上。在这些方面考虑如何适应行业的发展。
4、影视学院的培养方案实际上是根据加州大学落砂机分校,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德克萨斯大学而定的。我们做的调整,大力压缩了学分,他们的课程很细致,我们的周期没法完成80多个学分,我们的现在也就53分。主要考虑课程设置方面主要还是技术性课程,美工方面的课程等,没办法开展。基本上还是采用双导师性质,不过外面的导师很难完成。
影视学院在文本创作方面有点力不从心。我以为文学院不妨把眼界打开,把基调定在会展设计,新媒体,微电影等各个方面,能够把上海的行业发展与我们的教学结合起来。冲破传统文学体裁,关注影视格局。
北京电影学院"以作代教",给每个学生的作品投资几十万,作品就是毕业考核,在培养创作确实有一套。鲸鲸鲸,87年,昨天晚上金马奖最佳改写剧本奖获得者,最年轻的编剧。这些先进的经验我们值得去借鉴和学习。不过北京电影学院的模式我个人也有一点看法,他们要把学校改成公司了,变成一个作品孵化基地,学生们成了童工,那里成了"血汗工厂"。所以,把一线产业态势与教学实践结合,我觉得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共同命题。
 
四、上海作协副会长臧建民发言
前不久,上海作协和新疆作协办了一个"文化援疆"结对合作,开了一个"新疆作家班",上海大学的导师群葛红兵、陈鸣、许道军等前去授课。
他们是小作协,新疆文联下面的小协会。文联主席和作协主席是一起的。这个结对合作的准备工作很辛苦,第一批学员都是维吾尔族,第二批就是葛老师的这群学生。他们基本年龄在四十岁,基本上都获得新疆少数民族的奖项,本身都比较优秀。他们完全靠传统的学习阅读,对写作能否培养也是一张白纸。
葛老师他们的教学成果,非常显著:
1、作协班的写作自觉性和勇气都有了极大提升,很多都要回去写史诗。
2、他们的写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飞跃。"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他们说:自己写作提升比他之前的几十年的写作生涯收获都大。
3、我们的很多编辑也参与了教学活动,对他们的作品将进行结集出版,认为他们的作品质量都很高。
我个人对葛红兵,陈鸣,许道军表示感谢。新疆班至今还念念不忘,再侧面也加强了民族关系。我个人的体会,上大几位老师的课程内容,对职业作家更有帮助。专业硕士,跟学术硕士有区别,它侧重于培养高端的创作人士——影视剧本方向,文学方向。这些天作协刚拿到一个"互联网出版许可证",上大学生的作品可以直接作为产品出版,希望将来可以和上大合作"多媒体写作"。
 
五、泰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徐金诚发言
我觉得把这个专业方向提出来确实不容易,这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朝阳专业。这个社会的需求特别大,高校也需要这样的,这将对中文教育起到一个颠覆性的作用,对传统教育冲击很大。
欢迎上海大学在我校设立硕士实践基地,我们对这个合作心劲很大。
1、在上大的大树下,对我们的写作课程能够有一个大幅度提升。
2、泰州作为培养硕士基地,有良好的基础。泰州文化底蕴很深厚,"文化名城"建设,把文化产业也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地位。我个人也是泰州历史文化研究所的所长。同时作为江苏省两家本科院校的董事,能创造更好的条件。把实践基地放在泰州,首先有广泛的平台,让学生向上海以外去扩展,而且我这里可以聚集江苏的名家和专家,毕飞宇等都是我的学生。
3、对泰州市来说,把泰州方面的一个创作队伍搞起来。成为江苏省的一个精品课程。泰州师范有70年的办学历史,忙升本。甄涛,前外交部福部长,驻法大使,是我们的校友。这个学校有很强的人文底蕴。衷心感谢上海大学各方面的专家,我们保证,泰州这边可以无障碍的对接。
 
六、泰州师范学院张剑老师
我个人以前带过一个省级精品课,是教写作的。那时就提出了一个"大写作"概念。现在上大这边实现了"大写作",与产业接轨。
我们希望借助于课程改革,撬动学校中文改革和学校改革。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认为老师们将实现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的转变。这事文化建设的热潮,非常好的形势,一定要适应。我们决定组建这么一个阵地,施展的空间也都很大。
 
七、文广集团重大办达世新老师发言
现在媒体行业的剧本批用的很多,优秀的很少。从群体上面来说,创意很薄弱,相似的跟风的现象很多。抗战题材一大摞,作者的敏锐性,明显很薄弱。所以这个专业看起来非常紧迫。从中外方比较来比较,国内相比于国外的影片质量,技术落差大,人文方面落差也大。提高文本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个人于1978年就开始接触剧本创作这个行业,对传媒接触的时间长。我认为影视这一块最能体现原创力。图像时代,影视文学创作更具有独立意义。
那么这个专业怎么办出特色来?一定要注重产学研跟教学的关系。一定要带着作品出来,作品要有辐射力,学校成为原创力,对整个社会也有辐射。学校要考虑不单单为占领市场儿创作,要着眼于未来总体的探索。课堂如何跟社会衔接起来,既能感受到现代传媒的力量,又能激发学生的活力,既是探索过程,又是提升自己的方法。我也将尽最大的努力,为教育停工平台。
 
八、宋继高老师发言:
上海甲类乙类的电影公司就有几百家,需求量特别大。但是一流的影视剧人才在中国很少。电影编剧不超过十个,电视剧编剧不超过二十个。好的编剧真是百里挑一。
我个人的成见是:培养影视剧人才的只有四家——北影,上影,中国传媒,半个解放军艺术院校。上大要开设这么一个专业,就要权衡一下总体的格局,如何走偏锋,如何吸取四大巨头的经验。不要跟四大巨头对着干。北京电影学院不是浪得虚名,老师自己就是一线人员。他们不大喜欢影视史,影视美学,他们就是创作。
上大培养这个硕士,我觉得选人很关键。搞创作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天赋,然后再刻苦训练,选学生上一定要特别慎重。真正培养出的作家编剧,不愁没工作。刚工作,做枪手也挣很多。我个人认为电影人才和电视剧人才完全不同的风格。通俗长篇写得好,就很容易改成长篇。选人才一定要有独到眼光。现在有很多网络小说家,很会编故事,不妨挖掘一下。学校也要放开这个关卡,不要用计算机,英语难为人。
 
九、复旦大学王宏图教授发言:
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硕士10招生,第一届今年已经毕业。这几年一共有32个人左右。我们觉得,招生的时候发现非常好的潜力的苗子,对于拓展影响力是很关键。
我们通过教育发现,任何领域有天赋的人其实并不多。喜欢写作跟能不能成为作家最后是两方面问题。如果严格要求的话,一届只能招到一两个。写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但完全培养很困难,作家气质很难培养。这个专业好在:主要是建立了一个氛围,有这么一个氛围非常好。我们考察东英吉利大学,这个学校本身不怎么样,厉害就厉害在他的创意写作上。除了麦克尤恩等布克奖获得者这样的大作家。一开始学生也抱怨老师不怎么样,不过大家在一起有一种氛围,一个人孤独的写作,这种氛围是不容易的。
我个人觉得这个专业的定位是在"艺术广电"下面的一个子方向,这一点非常好,符合大势。复旦大学现在主要还是纯文学,复旦大学没有艺术学院平台,没办法像上海大学这样整合成一个平台。但我觉得一开始期望值也不能太高,学生刚出来一开始大部分人都不可能从事艺术工作,但到最后情况会改观。王安忆她的看法是:写作是一种文学专业,学生最后能从事艺术最好,从事不了,这也可以作为一种人文教育,但对于人生经历还是很好的。不过复旦大学也不能固步自封。相信未来和上大的结缘还有很广阔的前景。将来还有很多有益的经验可以汲取。
 
十、解放日报徐芳老师发言:
我们近期对报纸行业做了研讨,报纸的发行越来越不乐观。新闻和副刊比较起来,每张报纸的特点在副刊。所以《解放日报》也增加了文艺批评的两个专刊。而这个文艺版面做出一个批评和版面,要求是突出影视。上大文学院这个课程的切口选得非常好,正是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希望这个课程能够填充很多空白。
日前"全国报业会议",各大报纸全部参加了这个会议,对各报重要版面的推介。各报基本上还是传统都是小说散文诗歌。我带去的是"影视"。内部内刊的"评报",特别关注的也是电影和电视。"内部评报",上海电视剧评论,关注度高。一个电影,一个电视,本身内容,好二是作者本身也有一定的知名度。这样我们才考虑发。影视题材是所有的题材当中最具有关注度的。扬扬《文学和市场关系》,陈昕耕的文章,从关注度来说,逊色于影视选题。影视成为这个时代的艺术主流样式,带动影视评论也成了主流形式。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中国作协采风团,去天津影视产学研园区,他的课程设计是技术性人才培养,学生基本上等于是劳动力。但文学脚本创作的人员还是十分紧缺的。
 
十一、文学院姚蓉老师发言:
葛老师带着团队,一点一滴地推进这个方向,对我们整个中文系的学科发展是一个促进。对研究生教育也有很大的贡献。我们由衷的钦佩。
但对将来发展困境的预设,对将来发展的建议,也要有所准备,这是非常良好的一个开端,不过任重而道远。往下走,还要走得顺,还需要更多考虑。方案上面,其实有些事可以有所改进的。
一定要考虑到学术型和专业型二者的区别,还是要突出专业学位的特点。把实践的内容再加进去,实习基地的建设,实践的学分的要求,等等。把培养出专业编剧,可以作为一个预设的目标去努力。
 
十二、陈鸣老师发言(另附原稿):
回应叶校长提出了五个方方面的问题
1、社会需求方面。
"上海市紧缺人才培养工程",02年数码影视人才纳入到这个工程,文化创意人才极其紧缺,政策上市有利的。上海是统计局,2010年文化产业占9.75% 十二五规划末要达到12%,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2、关于专业特色方面。
我们现在的课程设置,还是需要有一些改进。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层次,应用性的文学脚本,剧本,动漫脚本,策划等高端人才。文学方面的特色,如何打通文学创作与影视局?我们更多考虑跨媒介写作的设想: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本改编,动漫剧本的文学改编,文案故事素材的创作和改编等。文学的创作和影视的制作之间找到一个切合点,开拓一个新领域。
3/ 专业特色如何在教学中体现
教学方法上,在校内搞一些工作坊,请校外专家来授课,校外建立基地,双师型指导。教学模式上,技能训练和项目开发结合起来,尽量和社会市场需求尽量能够挂钩。课程本身也是在调整过程中不断完善。
 
十三、许道军老师发言(另附原稿):
下面我代表创意写作学科组向大家汇报过去四年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探索,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和导师建设四个部分。结合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一起来谈。
 
十四、石川教授补充发言:
学校的政策和体制应该为教育和教学服务。举一个特例:郭敬明没有拿到影视学院的毕业证。郭敬明这么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与上大的疙瘩,与影视学院断绝来往,到底是学校的损失还是郭敬明的损失?学校的政策要灵活,协调,每个专业要有每个专业的特色,鼓励老师发挥能动型。老师一定要走出校门,鼓励老师去参与一线创作。
影视与文学创作的冲动是有区别的,是市场终端导向型的,是针对性的创作,市场上需要的作品。近年来中国动漫行业基本上是全行业亏损,地方政府补贴很大,很多民营公司钻空子,一大推烂片,仍然赚钱,政府亏损。按照这个路子来写,对社会的文化积累毫无用处。应该找到我们自己的路子。电游的改编电影——《破坏王》,票房已经过亿。
《喜羊羊》,青少年小孩的市场品牌,7400万票房,是上大学生王元兵担任制片主任。水平很烂,但它就是延展品牌优势。它与高雅文学是不一样,通俗文学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
这种创意产业,一定是流水线过程,高淘汰率。好莱坞,3000个剧本最后出一个,上影厂当年厉害是文学部厉害,100多个剧本,50多个备选,20个最后投拍。
"导师工作室"——影视学院现在采取的一种方法,每个学生提供创意,最后有一个筛选机制,容易出东西。创意产业写作方式与传统文学写作方式是不同的,必须有一种新的运作模式,不排斥传统文学,但是要把这个往新模式上靠,时间积累,一定会出东西。
 
十五、王光东部长发言:
关于学校体制方面,教育部那边也有限制,这些东西还得慢慢沟通,最后才能磨合出来。
我现在只代表个人认为:这个专业现在还没有一个非常成熟的思路,将来会找到一个好办法。整个中国的硕士培养,将发生一个大变化。特别重视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2015年要达到一半对一半,也就是说将来专业型将有大的扩充。以后硕士人才培养增量都在专业学位那点。中文系也必须拓展出一个缺。复旦大学的文学专业型硕士是特批的。上海大学需要借助影视学院。
我觉得专业学位和学术区分在哪: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学术能力的培养。与这个问题相关的,课程,专业学位是一个领域,不是一个学科,这个领域可以跨好多个学科。这是不同的培养体系,一定是和学术体系的不同。与职业能力相关的就是双导师制,实习导师,内部导师。但是这样的工资和薪酬是有标准的。双导师制,校外和校内如何分配。还有就是两年之内必须有不低于6个月的实习时间,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也不一样,要和学术型区分开来。最后还有,影视学院的培养目标是怎么定——影视学位还是中文学位?
 
十六、毛建军部长发言:
我根据材料,提一点自己的意见,回应第五个问题:社会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专业学位就是要回答好这个问题,决定了到底要怎样回到学校的问题。招生方向具有很强的专业属性,但是这里却看不出他是什么样的人——到底是作家,还是编剧?学术主要面对科研机构,教学院所。专业并不是到高校,而是到企业里面去。一定要和企业结合,一线到底哪些是最需要的,需要深刻调研。13年完成申报,14年争取可以招生。第一个是专业属性和培养特色要进行论证。创作人才培养和技术人员培养结合起来,这对完善中文系的专业硕士培养体系有一定帮助,教学过程当中我们怎么做的问题——如何引到一个专业的职业领域里面去?
 
第三项、签约仪式
臧建民,徐金诚,徐芳,王宏图,达世新等先后与上海大学文学院举行签约仪式,签署:校外导师和培养基地合作意向书。
葛红兵老师宣布会议结束,感谢各位嘉宾的意见,感谢诸位专家学者的到来!
 

 
(附一)
创意写作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论证会的发言稿
 
陈鸣
 
一、创意写作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的申请动议
    一年多来,经过本科和硕士学术学位点的创意写作教学实践,尤其是与中文系、文学院、影视学院电影、广播电视专业硕士学位方向、校研究生部等相关部门领导的磋商和沟通,我们拟订了《文学院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硕士学位教育平台建设规划》,提请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论证。基本的设想是,借鉴影视学院与数码艺术学院联合招收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硕士的模式,由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中文系与影视学院电影、广播电视专业硕士方向联合招收创意写作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并向校研究生部申请新增2013年12个招生名额。
二、创意写作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点的教学管理框架
    欧美发达国家的创意写作硕士学位体系的结构模式是,以专业硕士学位点为主,并建立了专业硕士学位(MFA)与学术硕士学位(MA)互补的双重学位制度。因此,我们建议,上海大学创意写作硕士学位体系应在现有的学术硕士学位的基础上,设立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初步设想是,由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与影视学院电影、广播电视专业硕士方向联合招生,接受影视学院电影、广播电视专业硕士方向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由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与文学院中文系的创意写作硕士学位点承办。
三、创意写作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学位建设的几个问题
   1、社会需求。创意写作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学位主要培养影视、动漫等文化传媒产业领域内的文案策划与写作的创意人才。首先,从上海市政府的人才培养政策上看,自1990年代起,上海市政府提出了"上海市紧缺人才培养工程",继2000年国家实施文化产业政策后,2002年,上海市政府将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纳入了该工程。2010年,上海市政府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时尚创意之都,并规划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12%左右,成为国际创意城市网络重要节点。这是上海市政府首次在五年规划中将"文化产业"提升为"文化创意产业",突显了对于文化产业中创造性价值的重视和倡导。而创意人才的培养方面,该规划将文化创意人才开发计划列入市重点人才计划,重点发展数字出版、新媒体、网络文化、动漫游戏等新兴业态,鼓励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学科。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华梅向大会递交提案,建议加大对创意人才的培养,建立创意产业人才库。
其次从上海市的人才市场需求上看,2011年,上海市各部委联合制定了《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目录》,分为文化创意服务业和文化创意相关产业两大部分,下分媒体业、艺术业、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网络信息业、软件与计算机服务业、咨询服务业、广告及会展服务、休闲娱乐服务、文化创意相关产业等10个大类。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数据,201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为108.94万人;实现总产出5499.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实现增加值167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高于全市GDP增幅5.3个百分点;占上海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75%,比上年提高0.51个百分点;对上海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根据上海市政府的"十二五规划"目标,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实现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的12%,尚有2.25个百分点的发展空间。因此,未来三年上海创意人才市场的需求不仅十分巨大,而且非常紧迫。需要指出的是,近几年来,我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和动漫产业发展迅猛,据中国版协游戏工委、国际数据公司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等联合分析发布的《2012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2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包括PC网络游戏市场、移动网络游戏市场、PC单机游戏市场等)实际销售收入248.4亿元人民币,比2011上半年增长了18.5%。又据上海市政府2012年7月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上海网络游戏产业的年产值达到149亿元,比2010年增长24%,约占全国网络游戏产业的30%。与此同时,2011年上海动漫产业的年产值约63亿元,比2010年增长23.7%。因此,网络游戏产业和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兴业态,在创意人才的需求方面尤为紧迫。总之,无论从政府的政策导向还是人才市场需求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是上海产业的战略性发展方向,而创意写作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就是培养影视、动漫等文化传媒产业领域内的专业创意人才。
   2、专业特色。创意写作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的专业特色主要是培养"具有高层次、应用型电影广播电视动漫文学脚本创作、剧本编剧、项目节目策划人才"。虽然,上海已有影视编剧和文学创作的专业硕士培养点,并正在创建一些动漫制作的专业学校。就上海大学专业艺术硕士学位培养点而言,我们已设立了美术学院的美术、艺术设计;影视学院的电影、广播电视;数码学院的音乐等三个学院级培养基地,并在影视制作与编导、动漫制作等领域开设了专门的研究方向。但是,我们申请的创意写作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方向的专业特色表现在,力图打通影视文学(包括动漫文学)在剧本制作、策划与文学写作之间的界限,探索影视(动漫)文学的跨媒介创意写作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影视(动漫)制作与文学写作之间的跨领域专业写作人才。我们的规划中初步拟订了一些具体的课程,主要是影视和动漫的制作文案的策划与文学脚本创作、剧本创作,剧本改编等,重点是,虚构与非虚构叙事性文学作品与影视剧本制作之间的跨媒介创意写作(如,畅销的叙事性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或动漫剧、畅销的影视剧或动漫剧改编成叙事性文学作品等);影视、动漫制作文案的故事素材的创作与改编(如,动漫制作的故事文案的创作与改编、影视作品的故事文案的创作等)。因此,在文学院创设创意写作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方向,将在专业特色上充实和完善我校专业艺术硕士学位的培养体系。
   3、教学实践。关于创意写作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点的专业特色如何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我们的规划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设想。首先,教学方法上的两条路径,一是校内课堂教学的工坊制,下面有许道军老师会就这方面的情况作进一步的通报,也请给各位领导、专家和学者提建议;二是校外建设教学基地,这方面还有赖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出谋划策,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第一线的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作协的领导、专家多提建议
其次,师资队伍上的"双师型"框架,除了现有和引进在编的专职教师外,聘请各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或驻校作家,作为校外师资队伍的骨干
再者,教育模式上的双结合,即技能训练与项目开发相结合,使教学计划、课程内容与社会市场需求直接挂钩。
 
 
              
                    201211月
 

 
(附二)
创意写作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论证会发言稿
许道军
 
各位专家、领导:
下面我代表创意写作学科组向大家汇报我们过去四年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探索,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导师组建设四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课程建设2010年秋季我们开设创意写作本科班实验课,由葛红兵、陈鸣和我三个人一起上课。现在,我们已经在"创意写作本科班实验课"基础上,衍生和发展出两个层次、四个系列的课程体系。
先说两个层次:创意写作本科生课程和创意写作研究型硕士学位课程,两个层次具有延展和递进关系。
在本科层次,我们着眼于养护学生的创作热情,发现学生的创意与创造天赋,培养学生的创意与创造能力。简单说,配合文学院中文系整个教学体系,着力将学生的文化知识、文学知识、文字知识、艺术知识转化成文化、文学、文字与艺术的创造能力,这样我们的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中文专业素质,更具有良好的中文专业能力,大可以为国家文化战略服务,小可以在激烈竞争社会依托专业技能安身立命,真正实现堂堂正正做人。"培养作家"是我们的最高和终极目标,当然我们也必须尊重创意与创作规律,不会拔苗助长,也不相信有独家秘笈,而是根据学生的天赋倾向、爱好、个性,充分利用创意写作的课程弹性,为他们设置且身体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绝不允许天才扼杀在我们的课堂上,尤其是在创意写作课堂。比如,在我的课堂上出现了几个优秀的学生,如孟盛、何家和、方程郁。孟盛想成为小说家,我建议他留在文学院。何家和曾在两个星期之内创出了很好的剧本,我给了她一些帮助和鼓励,她认为文学院没有相应的后续课程,就想去影视学院深造。方程郁担心当作家未来养活不了她,不如去学编剧。我都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也承诺随时欢迎他们回来。
在研究生层次,我们的教育教学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研究文学艺术的创意与创造规律以及与学生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这方面我们教学重点是写作学、创意学,包括心理学、心灵学等。第二,研究文学艺术的教育教学规律,创意写作承认创意与写作可以教、可以学,现在我们更要探讨:如何教、如何学?这方面,我们的教学重点是教育学、行为学、接受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我们的特色课程是"写作工坊制度的研究与实践"。第三、研究创意写作与国家文化战略、公共政策服务之间的关系,探讨创意写作学科如何在未来的国家发展中发挥出像欧美、澳洲国家的作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再说四个系列:我们的课程分"成为作家"、"创意写作"、"暑期实践"、"应用写作改革课"四个系列课程。"成为作家"系列包括"潜能激发课"、"写作工坊课"和"技能拓展课"三门。"创意写作"系列包括"文学创意写作"、"创意写作基础理论与实践"、"虚构与非虚构创意写作";"暑期实践"课主要是指"创意写作夏令营"(当然还包括各种形式的读书会、研讨群),"应用写作改革课"现在是指"大学应用写作"。这些课程中,"成为作家"系列中的《潜能激发课》、"暑期实践"中的"创意写作夏令营"反响良好,被《文汇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文学报》等家媒体关注,已经成为上海大学创意写作课程的品牌。《写作工坊课》曾在院系开放日开设公开课,得到学生、兄弟高校、相关单位认可。2012年5月与上海作协合作,承担新疆作家创意写作的教学与训练项目,"成为作家"系列三门课程(《潜能激发》、《工坊实训》、《技能拓展》反响均良好,《文艺报》有报道。"创意写作"课程上的孟盛同学已经成为90后较有影响的作家,进入2012年度创意小说写作大赛12强,获第4名。
第二部分,教材建设。我们开设了创意写作课程,国内却没有相应的、现成的教材。这不是否定我们在写作学、写作教育学上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是说我们过往的写作教材都有这么一个矛盾:一方面它们在列举、建议各种写作成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又将写作神秘化,认为写作压根不可教学,导致的结果是,我们的写作教程重知识传授、重静态描述、重性质、过程分析,轻写作训练、创意习得、天赋发展。退一步,我们可选择的教材成百上千,退一步无可选择。因此,我们走翻译引进与自己研发两条路。
我们购买了几千块钱的海外教材,也索取了一些,翻译和研讨了哥伦比亚学院的全套教材(14本),出版了两本,访问和研究了海外两百多个创意写作网站。当然,也有很好的翻译教材,比如我们把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作为必读与精读书目,在研究生课堂上研讨;国内的,比如龙一的著作,我们也认为很好,拿到课堂上研读。
我们在自己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完成了两部原创教材。我们理想的创意写作课程教材是:压根就不需要教材,不允许在课堂上出现教材,老师与学生秉承同一个理念,在一个开放、自由的创意与创作平台上,参与各种各样的思维训练、写作训练,作品研讨,完成力所能及的作品。当然,我们的想法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完全实现。不过陈鸣老师的教材是在半年就脱销的,说明大家对我们的探索抱有很大的期望。
我们的第二套教材将于2013年出版(4本)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改革学科组坚持这么一种理念,当今的文艺消费中心不再是纸媒文学,而是以影视为中心的图像文学。与之相应的变化是,当代的图像文学、影视文学的创作也越来越倾向于工坊制写作,写作不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秉承这一理念,学科组已完成传统写作知识性教学法向现代创意写作教育教学方法转变,创意思维训练文类写作训练过程教学法工坊制写作成为基本教学方法与内容,也逐渐成为上海大学创意写作课程特色。现在我们上海大学的创意写作课程师生已经完全适应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我们的教学方法改革有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两个路向。课外实践主要由葛红兵和陈鸣教授主持,带领本科生与研究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这个工作坊的层次要高一些,主要是硕士、博士研究生和社会各方面相关的专家。课内实践主要由任丽青、周康敏、施逸丰、黄建华和我几位老师主持,比如在今年的夏令营上,几位老师分别带领自己的小组进行写作实践,几个小组有分有合,即使放在一个大的阶梯教室里,几个小组也是热火朝天互不干扰。我们还有各种各样的网络群,集中探索创意写作问题,比如"强学会馆"、"成为作家"等,我自己参与和被参与了21个群,其中15个是创意写作群。每天晚上都要收到一些作品,还有一些外校和社会上的,他们也慕名而来。我们得尊重和保护这种写作热情。
第四个方面,导师组建设。(国内除了复旦大学之外,还没有现成的创意写作教师。)我们对研究生的培养不是一对一、单打独斗的,而是打破门户之见,采用导师组的形式。这样,一可以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有问题导师组先开工作坊;二是可以充分发挥个人优势,给予学生以合理的资源配置。学生需要什么的指导,导师组老师会根据自己的特长给予指导。
我们的导师组实际上还包括一些编外的作家、编剧、编辑、策划专家。比如,我们请他们上课(不是搞讲座),看他们怎么教写作,也请他们看我们教的怎么样,是否真的有利于创作,是否说外行话、胡扯。我们也推荐自己的学生去当作家、编剧的助手,让作家直接教学写作。
当然,我们最希望有实力的作家、编剧、策划专家加入我们导师组,一起做好创意写作与影视文学专业硕士的教育教学。
 

上一条:创建专业硕士方向,推进中文教改

下一条:上海大学召开“创意写作与影视文学创作”专业艺术硕士学位培养方向建设论证研讨会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