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加速内爆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对写作者的延伸、遮蔽和取代”阅读激发工坊

创建时间:  2023/06/10  赵天琥   浏览次数:   返回

2023年5月26日8:30到11:30,“加速内爆时代:电子信息技术对写作者的延伸、遮蔽和取代”阅读激发工坊在文学院308学术研讨室顺利举行,工坊由许道军老师指导,由陈勇彬同学主持。

首先,由许道军老师对本次工坊活动作开场白。对于媒介变迁、人工智能进化、AI写作日益成熟等时下状况,许道军老师介绍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消极的,认为人工智能因其不断学习、迭代等进化优势,迟早会取代与写作相关的学科老师,成为更好的写作指导者;另一种观点则是乐观的,认为信息技术只是可以被利用的辅助工具,能帮助作家与写作教学者完成基础性工作。而人只需要“规训”人工智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工作效率。许老师表示自己的观点偏向后者。他认为写作活动与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概念是“选择”,尤其是与情感相关的“选择”。人类在这方面的主导地位目前还无法被人工智能影响。随后,本次工坊活动正式进入发言与评议阶段。

发言与评议

发言人程倚飞以“论赛博朋克文学类型写作——以《全息玫瑰碎片》为例”为主题,围绕威廉·吉布森《全息玫瑰碎片》、莱恩·考斯基马《数字文学:从文本到超文本及其超越》等书目展开探讨。她指出,基于生物技术、互联网技术诞生的赛博朋克文学类型创作具有内封闭的,黑暗的特征,往往镶嵌在狭隘的都市视野中。其叙事主人公大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玩世不恭、随性颓废的底层人物。赛博朋克文学的叙事极度缺乏中心,呈现出随意化、零散化,实感与幻觉的界限和模糊。正如莱恩·考斯基马所言:“用赛博格作者这个概念来指创作文学性文本的人类和机器的结合”。因此,她以威廉·吉布森《全息玫瑰碎片》为对象,结合莱恩·考斯基马对于赛博作者的思考,从创作者主体与创作内容的类型特征来观照数字文学时代的赛博写作。

评议人李昔潞针对《全息玫瑰碎片》文本中的画面描绘、城市图景等细节展开探讨。她指出,小说文本所描绘的画面色彩要么是灰、黑、白等冷色调颜色,要么是金黄、红色等高饱和度的颜色,两种类型的色彩碰撞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同时,作者热衷于营造杂乱、肮脏、总是下着雨的、犯罪猖獗的未来城市。这一城市图景颠覆了人们想象中科技乌托邦的光鲜动人,而尽显混乱肮脏,带有强烈的反乌托邦精神。总体而言,赛博朋克艺术并非是标新立异,而是用张扬的反叛表达人类自身的焦虑与不安,反思与人类精神意志不匹配的高科技,批判技术无限发展带来的社会现实问题。赛博朋克类型的小说创作是有积极现实意义的。

发言人邓冰冰以“论赛博入诗之可能”为题,以《全沉浸末日脚本》为讨论对象。她指出,科幻文学以小说为主要表现体裁,诗意是许多优秀科幻小说的共同特征。正如陈静将赛博格视作一种文化景观,认为赛博格是对人类在信息社会中主体性的文化新表征,新诗也开拓新的审美空间,笔触探向科幻领域。由此,可借分析翟永明的《全沉浸末日脚本》的多重特征与丰富内涵,试论赛博空间、赛博身体及赛博想象入诗之可能性。

评议人李雅琪针对《全沉浸末日脚本》的书写面向展开探讨,并结合其中的四首诗歌文本作具体分析。她指出,在《全沉浸》与《永生是什么》中,作者对“永生”做出“永生即是死亡”的解构,这是一种对于人类最终走向的思辨与探讨。人的形态变得虚无而多变,人的主体性从而需要重新定义。在末日背景下,“人”的概念、尊严、主体性被消解与重塑。《德洛丽丝的梦》与《雪豹的故乡》两首作品则将诗歌从那些讨论理性、政治、文明的传统文学文本拉到一个面向未来的科幻文本范畴中,从而为诗歌面向未来、想象以及更广阔的人类命运提供了一种尝试的路径。

发言人马侠以“在技术加速时代中捕捉一个有情的世界”为题分析小说《后来的人类》。她指出,电子产品承载着每个人大量的知识和记忆,如今的我们很难离开手机,与其说它是一个机器,不如说它是我们的器官,也是科幻作品中所谓的“义肢”。而在这个加速内爆的时代,我们的感知能力、生活体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写作和文学也应当走进时代、触及人类最柔软和最坚硬的部分。《后来的人类》讲述的是技术时代最普通的人类日常,不仅写未来社会的后人类,还写那些被技术抛下落后于时代的人,当进化或异化的飓风吹进普通人的生活中时,他们从被遗弃和摧毁的废墟找回残存的人类之心,唤醒勇气、疼痛、智慧、爱,再造生机。《后来的人类》不仅可以为我们书写信息时代中的情感和网络时代人们独特的生活体验提供范例,更能启发我们对于在虚拟与真实混溶的时代该如何生活产生进一步思考。

评议人陈勇彬针对《后来的人类》的写作面向与风格展开探讨。他指出,作者糖匪的小说笔法既具有以展现世情为追求的现实主义色彩,又呈现出科幻文学天马行空的幻想风格,可谓是一种从科幻文学走向现实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化科幻文学”。科幻小说往往是在突出某种现实问题,并将其放置于想象中的未来世界。可实际上,这些看似科幻的内容的本质与当下生活是同构的,科幻小说所运用的手法正是将这些表面微小的时代、生活细节无限放大。糖匪的《后来的人类》正是利用这种手法营造出陌生化效果,使我们从常规的认知中跳脱而出,也以此拓展了科幻小说的思想内涵。

发言人施岳宏以“新媒体时代下的世情书写”为题分析张怡微短篇小说集《四合如意》。他认为,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与各种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不仅为人类生活带来显著的科技便利,在技术爆炸的倒影中,都市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体验、交流方式也正向新的形态转变。《四合如意》聚焦平凡人生活日常中的细微、琐碎之处,注重呈现当下都市人的生活经验与心理感受。小说内数篇故事的落脚点是新媒体世代日常中“反传奇”的生活细节,也是不同都市人共同偏向疏离、焦虑、迷惘的精神状态。“情随世变,事事如新”,该作品关注都市人在与各种新技术相处中的适应与不适,一定程度上延展了世情小说的书写范畴。进一步而言,作为加速内爆时代中的写作者,能如何书写不断剧变中的生活经验与精神情感?《四合如意》或许能为人们开拓更丰富的视野。

评议人郑沁辰针对书中人物的生活经验和精神情感展开探讨,她认为《四合如意》的书写很精准地建构、处理了一种矛盾和融洽相统一的状态,即是当手机以机器的物质形态占据了人们的精神空间时,人们会对着手机来履行新的社会和情感责任,并在虚拟空间型塑另一个愿意被他人看到的自我形象的生存情境。而在情感处理方面,作者利用各种媒介背后的虚拟社交方式建构意象,将其有意布置在描写人物内心“情感处理”发生的上下文之间,使得这些意象产生足以引人深思的文学气韵。

本次读书会在师生的热烈讨论中接近尾声。期待下一次阅读激发工坊的精彩内容。


上一条: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揭牌仪式暨“2023·中国创意写作再出发”高峰论坛召开

下一条:“碌碌有为——日常生活史中的创意书写”阅读激发工坊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