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探索“4+”培训模式,努力推进全民创作大格局 ——中国网络文学委员会上海研究培训基地纪实

创建时间:  2017/11/23  信世杰   浏览次数:   返回


培训超过8600人次,带动创作3000多部作品,新增出版上线作品1500余部,中国网络文学委员会上海研究培训基地2017年成绩单,让人看到了中国网络文学的未来。
2015年12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在京成立,主任陈崎嵘在第一次委员会议上指出,以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公开发表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正式出台为标志,中国网络文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黄金期。网络文学委员会要在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领导下,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围绕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工作任务,围绕网络文学行业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作协助手、新型智库、行业平台的作用,逐步探索建立中国网络文学的理论体系、评价体系和话语体系,采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团结联络服务网络作家,搭建多种社会交流沟通平台,推动网络文学繁荣有序发展。正是在这种思路指导下,2016年12月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上海研究培训基地在上海大学挂牌成立,该基地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阅文集团四家合办,上海市网络作协协办,研究基地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网络文学进入繁荣发展的黄金期,标志着中国网络文学理论研究由自发转向自觉,标志着中国网络文学理论研究步入正规化、系统化,也标志着中国网络文学理论研究队伍开始成型、逐步壮大。该基地自建立以来,先后举办了四次高级研修班,分别对网络文学的历史类型、现实题材、玄幻题材、武侠题材、侦探悬疑小说、反腐小说等类型及题材的作品进行了研讨。
第一期网络文学高研班也是专项培训班,聚焦历史类网络文学创作,阅文集团、云文学网、翼书网、天涯、17K、爱阅读、铁血、云起、掌阅、凤凰等全国各大网络文学机构共选派24名优秀学员参加。为期一个星期的“高研班”特邀了中国作家协会、上海作协优秀作家及编辑、知名网络作家、文物鉴定家、历史学家及学者进行学术研讨、专业授课和导师传带。
第二期高级研修班延续第一期网络作家培训工作的成功经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探讨现实主义主题类型网络文学创作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加强传统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和网络文学创作的互动、交流、研讨,从源头上发现、培养一批优异的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写作者,促进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创作,推动中国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第二期培训增加了作品研讨的内容,请8名专业文学评论家为4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现场把脉,作家与评论家面对面交流,全体学员参与的模式极大的激发了与会者的头脑风暴和写作热情,辩论激烈场面火爆。
第三期研修班着重学习总书记对网络文学创作的指示精神,请专家对网文新政策进行解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对网文创作的背景作用,特别针对玄幻题材网络作品的创意、写作技巧等做了专门培训。在这次培训中,创意写作工坊被引入进来,网络大神跟学员共同探讨写作议题,一起确定故事架构,合作完成人物小传和故事大纲,让培训和创作实现对接。
第四期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研修班为期10月15日-12月31日,在此期间邀请相关专业学者配合进行线下指导。内容主要集中在武侠、侦探、反腐三种类型小说上,培训针对性更强、受益人数更多,逐渐形成了一种既有中国作协特色,又富有网络文学特征的培训模式。

纵观这四次高研班培训,从第一次的探索,到第四次模式的形成,呈现出一种层层递进的态势,作为世界最大的网络文学生产和消费国,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在两年的时间内很好的发挥了培育和团结作家,引导和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作用。
在第四期网络文学培训接近尾声的时候,总结经验可以把中国网络文学队伍培养模式概括为“4+”,即中国网文委主导+,培训基地承办+,文学网站配合+,网络写手参与+,这是一种树立文化自信,服务大国文化建设且极具中国特色的新理论。
一、中国网文委主导+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多次亲临现场授课,让所有学员明确认识到网络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是在国家发展的基础上繁荣起来的,也必然要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大局,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艺思想是获得这个认识的关键。
除了往正面引导,还有对反面的约束,如在第一次历史题材创作培训班上,陈主任就提出历史类网文创作的几点不足: 第一,历史观不够正确;第二,历史事实不真实; 第三,名实不符,名义上是历史,实际上是杜撰; 第四,戏说和无端想象;第五,充斥着低俗和庸俗;第六,称之为仿古,或者拟古的作品,披上历史的外衣,然后什么都没有了。他表示,历史网络文学创作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总体上来说离总书记提出来的按照艺术规律呈现艺术化历史差距还很远,同志仍需努力。要正确地评价网络文学当中历史类创作的状况,增强自信心和紧迫感。
中国网文委副主任肖惊鸿女士参与了全部四期的培训活动,她结合自身的写作实践和研究成果,向学员们展示了中国网络文学迅猛发展的全景,对学员树立网文写作信心发挥重要作用。上海作协党组书记马文运对培训大力支持,多方协调,保证了每次培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正是在中国网文委的主导下,地方高校、作协、媒体、宣传部门也都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协调、服务于网络文学培训大会,形成了全国一盘棋的统合模式,产生单一主体的能量溢出“+”效应。
二、培训基地承办+
目前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网络文学培训基地有上海大学和东南大学两家,都是依托高校的教育资源。基地的任务一是开展网络作家培训,引导和鼓励网络文学作家掌握文学创作理论及相关知识,提高网络文学创作的知识和技巧,提高关注社会现实的能力和深入社会实践的意识;二是加强网络文学研究,提供研究力量、资金支持,对中国网络文学作家、作品、现象组织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凝聚培养网络文学研究队伍,为逐步探索建立中国网络文学的理论体系、评价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有力支撑。无论从第一个任务作家培训还是第二个任务作品研究,高校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次培训都有在高校教授参与教学和研讨,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为上海研究培训基地提供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技巧,使得培训效果产生溢出职业培训和学历培训两种培训的“+”效果。
基地主任上海作协秘书长马文运说“基地今后将继续在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的指导下,发挥各方资源优势,针对网络文学的创作特点,探索类型化创作规律,精准培训研讨,培育新人,努力提升网络文学的思想性艺术性,鼓励网络作家创作出更多反映新时代,反映人民创新创造的精品力作,多出人才,推动网络文学从高原走向高峰。”
三、文学网站配合+
文学网站是网络文学的集中展示平台,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在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联合网站团结作家的方针,网站不仅仅为读者提供文学作品,还从三个方面对国家文化建设发挥重要功能:其一,网站通过作品按照类型分栏目,对作家写作有一种引导作用;其二,网站通过经营和管理,对作家写作内容也有较大的规范作用;其三,网站可以通过销售业绩筛选作家,发现和推荐优秀作家脱颖而出。
前三次网络文学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在网站上面有了一定成绩的写手,他们均由各大网络平台推荐而来,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对写手和网站本身都很有意义。写手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尽快出精品,网站则有更多的优秀作品奉献给读者。到了第四次培训,网站又增加了吸纳非网络写手进入队伍的职责。由于创造性的使用了线上工坊,让培训人数一下子从几十人跃升到500人,是前三次培训总和的三倍多。两个半月的培训时间,让培训和创作合二为一,即使按照普通网络写手日更速度的一半来看,新作者也可以完成3000*70=210000的长篇作品。
华文翼书网作为这次培训的合作单位,不仅提供培训导师,而且将网站向非会员免费开放,有写作意愿的学员都可以在上面免费注册和发文,优秀的作品还有机会被资助出版个人电子书。正是网站的配合,使得网络文学培训不仅仅是网络写手的培训,更为全社会有写作梦想的人提供了平台,产生了培训对象“+”的效应。
四、网络写手参与+
网络文学的创作者是整个网络文学系统的核心,网络文学20年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有相当成就的网络大神。然而从人们日益增长精神文化需求来看,网络写手在数量上还不能满足需求,在质量上更差的远。网络文学存在的事实被人们认可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对比表现出来的粗糙、同质化、低水平等问题便成了被人们诟病的主要话题。对此,悲观的人认为网络文学终究要杀死文学,乐观的人则觉得网络文学正在成长。无论那种观点都强烈的要求网络文学尽快提升质量。
中国网络文学委员会响应党的号召,应对人们需要主导组织网络培训,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作为网络写手,也希望通过参加培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他们把被选为培训对象当做一种对自己写作的认可和奖励,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吸取营养,热烈的欢迎来自评论家和同行的建议和意见。网络写手黄向辉:这几天听过课程之后,对我自己先前写的那部小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我的文笔和艺术感觉都很好,就是不懂技巧,所以留下很多遗憾。以前比较排斥接受培训,担心会损坏自己的创造力和灵气,手头正在创作的长篇写了两年,写了20多万字,自己摸索出一些技巧,结果发现这些技巧都是这个课堂里教的,可惜我十几万字都当做试验中的失败例子。现在只有感叹自己有福了。能有这样宝贵的学习机会,大家要珍惜啊,一起加油,共同进步。同时非网站会员的加入,对写手本身既是鼓励也是挑战,从新手那里可以得到自信,但新手老道也让他们感到了压力。多领域大范围的接触社会生活,让他们在培训的过程中达到单一的网站培训和自己摸索无法实现的“+”效果。
网络文学培训“4+”理论的提出,是中国网络文学委员会运行两年的重大成果,从四个方面为网络文学加入中国大国文化建设提供了保障。第一,网文委主导+,对中央精神的精确领悟,保障了网络文学始终保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第二,研究培训基地+,结合高校把培训纳入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保障了网络文学发展有坚实的后劲基础;第三,网站配合+,利用网络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提供保障网络文学广阔的展示面和服务人民群众的平台;第四,网络写手参与+,移动终端学习的便捷,保障了网络文学创作人员的迅速增加。“4+”理论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并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经验,仅上海研究培训基地一处,两年内面向上海市民社区培训的网络文学创作工坊就达180场次,2017年全年,相关培训超过8600人次,带动创作3000多部作品,新增出版上线作品1500余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作家培养的机制化体制化会真正的实现,让所有的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到大国文化建设中来,在全民创新全面创业的大形势下实现全民创作的终极目标。

作者介绍:
张立勇,男,中国,玉林师范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访问学者
Rasuleva Nigina (妮吉娜),女,乌兹别克斯坦,上海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博士生


上一条:中心19级博士生柳伟平学术新著《吴兴华诗艺研究》出版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