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何建明:激情为祖国书写的意义——何建明“五个一工程奖”作品分享会

创建时间:  2023/09/29  赵天琥   浏览次数:   返回

9月24日,由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主办,上海大学中文系、“逸远学园·青年批评论坛”承办的何建明“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分享会在上海大学举行。此次分享会以 “为什么我们要去真情地书写自己亲爱的祖国”为主题,高度凝练了何建明报告文学创作的内在情感驱动力与外显的作品感染力。

分享会的上半场在文学院党委书记陆甦颖和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教授葛红兵的致辞中拉开帷幕。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肯定了何建明报告文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记录、对丰富当代文坛的贡献。陆甦颖指出,报告文学既是记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文体,也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文体,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作品不但详细记录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更是当代文学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学创作现象。葛红兵则结合《奠基者》《国家行动》《我的天堂》三部作品,指出这些作品为文学界提供了创作样板、为社会提供了精神引领,何建明不仅以其国家情怀、社会担当、人民书写成为写作国手,还是一位创意写作学科的引领者和促进者。

为何建明先生授奖

随后,工作人员宣读“中国报告文学创作终身成就奖”获奖词,并由文学院党委书记陆甦颖和宁夏人民出版社社长何志明分别给何建明先生颁发获奖证书与奖杯。颁奖仪式结束后,何建明在致辞中全面地梳理了属于他个人的“报告文学创作简史”——从第一部关注贫困大学生的《落泪是金》到最新关注新疆塔城人民的《石榴花开》,在35年的创过生涯里贡献了近70部作品,经历了从“不能不写”到“必须去写”再到“越写越该写”的心路历程。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的学生在给何建明先生鲜花之后,以单人独诵、双人对话的方式朗读了《我的天堂》《国家行动》《奠基者》等作品片段,以之致敬何建明及其报告文学创作。

分享会的下半场是专家研讨,会议主持张永禄认为,何建明的是“新时代的人民作家”,所写的作品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是为老百姓“鼓与呼”的事业,他与他的作品是这个时代的鼓手与号角。专家研讨伊始,何志明社长介绍了何建明及其“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国家行动》《我的天堂》《诗在远方》《奠基者》和《忠诚与背叛》与宁夏人民出版社结缘并最终结集重新出版的过程。在接下来的研讨中,专家们纷纷就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作品进行整体性解读、代表性作品细读、文学史撰述情况概述等进行发言。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纳杨认为何建明的作品体现出“新、快、准”三个典型特点,即快速并准确地反映时代新发展、社会新状况、国家新动向,并指出这三个特点是包裹在非常强的故事性之中的;谭旭东教授从百年报告文学史的发展历程来定位何建明的创作,认为其作品主题选择上的讴歌时代、讴歌背后是满怀善意的批判,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特点,既展示了何建明的使命担当,又融合了浓厚的家国情怀与批判眼光;同济大学丛子钰博士则从报告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来透析何建明作品的独特价值,他认为这些作品跨度长、创作史悠久,是宏大叙事的典型代表,在对社会生活的广度、深度进行揭示上,以及在对人性揭示的密度上,都是令人感动的,是典型的创造性作品;上海师范大学陆丽霞梳理出了何建明作品的三个历史维度,史与诗的完美结合,即新闻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虚构性的结合,现代与传统的结合,即现代社会发展与历史文化脉络的结合,通过强调个体情感结构的变化来激起阅读者对作品中所描摹的时代变革的兴趣;上海交通大学的龙其林副教授则以《冲锋的展示与当代文学是的标准》为题,梳理了几部《中国当代文学史》对何建明及其创作的评价,从而全景式勾勒了何建明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书写中的地位上升的痕迹,并预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何建明及其作品必将会在文学史书写中占据更大的篇幅;许道军教授则从自己返乡的亲身经历出发来反思何建明报告文学创作的“农村、家乡与农民式立场”,认为正是这一立场而非知识分子立场使得作品中的故事感人至深、所描述的场景饱含深情;同济大学刘媛博士则以三个问题来概括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创作,即文学作品究竟为谁而写、作家的位置在哪里和如何让阅读者听到时代最强音,指出何建明的作品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而写并始终站在人民群众当中传播时代主旋律与最强音。

吕永林副教授聚焦《忠诚与背叛》,认为这部作品中始终存在着“红岩故事”与对“红岩故事的重述”两条线索,以更为宏阔的历史视角深刻又逼真地解释了小说作品所无法还原的历史真相;谢尚发博士则对《我的天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认为作品中饱含着何建明的真诚、真心与真情,把国家叙事与个人视角、宏大叙事与个体经验结合起来,实现了文学创作“大与小的辩证法”,尤其是其深富田野调查的“学者工夫”,可以看作是何建明所书写的田野志、民族志,是他的“田野调查报告”,更是“作为一门学问的报告文学”;肖水博士通过分析《诗在远方》指出这部作品通过将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相结合,既与时代精神血脉相连,折射出对社会和时代强烈而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又让读者感受到了个体自身与祖国之间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进而投身国家建设的原动力也被充分激发;叶端博士分析了《国家行动》中的史诗精神与历史叙事特征;王海峰博士认为何建明报告文学通过惊奇感、即刻感的塑造获得了“崇高的风格与品格”。

分享会在何建明的答谢辞中宣告圆满结束。他表示,未来将继续投身于为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与繁荣而奋斗的行列之中,以满怀深情的讴歌来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

上一条: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何建明院长荣获“中华铁人文学奖”特别贡献奖

下一条:2024年上海大学创意写作专业招收推免生计划

版权所有 © 上海大学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